登錄

農產品調撥價格

百科 > 價格類型 > 農產品調撥價格

1.什么是農產品調撥價格

農產品調撥價格是指產地商業(yè)企業(yè)收購單位(或中轉集散地經營單位)調撥農產品給銷地批發(fā)單位,內部結算貨款的價格。

2.農產品調撥價格的形式[1]

當前農產品調撥價格的制定有兩種形式:

一是在產地收購價格的基礎上或中轉地進貨成本的基礎上加上商業(yè)企業(yè)流通費用、利潤、稅金等制定。

二是在調出地當日批發(fā)價格的基礎上,倒扣規(guī)定的折扣率制定。

農產品實行內部調撥價格,有利于調節(jié)產銷兩地商業(yè)企業(yè)內部的經營利潤,便于銷地合理安排銷售價格,促進地區(qū)之間農產品的正常流通。由于調撥價格是制定銷地價格的基礎,產地調撥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銷地價格的安排和企業(yè)合理經營,對正確處理產銷兩地價格關系,貫徹國家價格政策,擴大地區(qū)商品交流,促進企業(yè)改善經營管理和加強經濟核算,都有密切的關系,必須合理安排。

3.農產品調撥價格的特點[2]

農產品調撥價格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它是調整經營農產品購銷的商業(yè)企業(yè)內部關系的重要工具。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農產品調撥價格與農業(yè)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發(fā)生直接關系。農產品價格中與農業(yè)生產者直接聯系的是農產品收購價格,與消費者發(fā)生直接聯系的是農產品零售價格。而農產品調撥價格處在生產消費之間的流通領域。它是在農產品收購價格已經確定之后才形成的,它隨農產品收購價格的變動而變動,但是它不會影響農產品收購價格。至于農產品銷售價格的制定,它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大多數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并不以調撥價格為訂價依據,所以它與農產品銷售價格也沒有直接的聯系,對人民生活也無影響。它只反映經營農產品購銷的企業(yè)內部上下左右和產銷地區(qū)之間的經濟聯系,是它們之間合理分配農產品經營利潤的一種手段。但是,某些次要的農產品,它們是以調撥價格為基礎制定批發(fā)價格的,再通過批零差價與農產品零售價格掛上鉤。因此,這部分農產晶的調撥價格就同消費者有了間接的聯系,由于這些都是次要的農產品,不是人民生活的必需晶,所以對市場物價水平和人民生活影響不大。

(二)農產品調撥價格對國家財政收入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各種商品關系國計民生的程度不同,它們對財政的影響程度也不同,對于一些重要的農產品,由于它們的銷售價格不是以調撥價格為基礎的,在農產品收購價格和銷售價格已經確定的情況下,調撥價格卻不受這個進銷差價的限制,從而可能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例如棉花收購價格提高后,為保證紡織品工業(yè)成本和市場銷售價格的穩(wěn)定,國家每年要支付幾十億元的財政補貼。對于另一些次要的農產品,雖然它們以調撥價格為制定銷售價格的基礎,但是銷售價格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調撥價格水平。如果調撥環(huán)節(jié)過多或費用過大,就會擠了商業(yè)利潤,從而也影響國家財政收入。

4.農產品調撥價格的計算[1]

農產品調撥價格的計算農產品調撥價格的理論計算公式是:

調撥價格

{收購價格 × (1 + 稅率)+ 直接費用}×(1 + 天數 × 日利率)
(1 - 損耗率) × (1 - 經營費率 - 利潤率)


在實際工作中,通過核定費用、利潤指標,上列公式可以簡化為用“綜合調撥費率”的形式來計算調撥價格。使用綜合費率計算調撥價格,有順加和倒扣兩種方法。

(一)順加法主要適用于產地或中轉地計算調撥價格。計算公式是:

調撥價格 = {收購價格(或進貨成本) + 直接費用 } × (1 + 綜合調撥費率)

其中:直接費用包括預購定金利息、包裝費、加工整理費、運雜費(基層集運或城鄉(xiāng)集運)和稅金(無者不加)等。

綜合調撥費率包括調出單位的利息、損耗、經營管理費和利潤等四項費率,產地調出商品,如果是由基層代購的,還應包括代購手續(xù)費率。例如:某公司調出某種農產品,每市擔收購價格為80.00元,核定每市擔直接費用平均為5.00元,綜合調撥費率為8%;求算調撥價格?

即:某農產品調撥價格 = (80.00 + 5.00) × (1 + 8%) = 91.80元/布擔

(二)倒扣法:主要適用子集散地調出當地有購有銷的某些產品,可按批發(fā)價格折扣計算調撥價格。計算公式是:

調技價格 = 調出地當日批發(fā)價格 × (1 - 調拔折扣率)

例如:某集散地公司調出某種農產品,當地批發(fā)牌價每市擔為30.80元,調撥折扣率為6%,求算調撥價格?

即:某農產品調撥價格 = 30.80元 × (1 - 6%) = 28.95元/市擔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