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認知派激勵理論

百科 > 激勵理論 > 認知派激勵理論

1.什么是認知派激勵理論

行為主義激勵論從總體上講是機械主義時代的產物,它把人的行為簡單地看成是人的神經系統(tǒng)對客觀刺激反應的機械聯(lián)結,這與當時心理學理論不成熟有關,與當時被管理者地位和受教育水平低下有關,更與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對立的雇傭與被雇傭關系有關,管理者是“牧羊人”,而被管理者只是些會說的工具而已。在批判行為主義激勵論的基礎上,形成了認知派激勵論。行為簡單地看成人的神經系統(tǒng)對客觀刺激的機械反應,這不符合人的心理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性。對于人的行為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要充分考慮到人的內在因素,諸如思想意識、興趣、價值和需要等。因此,這些理論都著重研究人的需要的內容和結構,以及如何推動人們的行為。

認知派激勵理論還強調,激勵的目的是要把消極行為轉化為積極行為,以達到組織的預定目標,取得更好的效益。因此,在激勵過程中還應該重點研究如何改造和轉化人的行為。屬于這一類型的理論還有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理論和挫折理論等。這些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外部環(huán)境刺激和內部思想認識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只有改變外部環(huán)境刺激與改變內部思想認識相結合,才能達到改變人的行為的目的。

2.認知派激勵理論的主要論點[1]

認知心理學派認為,把行為簡單地看成為人的神經系統(tǒng)對客觀刺激反應的機械聯(lián)結,這不符合人的心理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性。認知心理學認為,要充分考慮人的內在因素,諸如思想意識、需要、興趣、價值等。

認知心理學派的主要論點為以下內容:

(一)強調認知過程中的結構和組織原則

(二)強調內部發(fā)生的過程,即符號信息加工

(三)強調概念的驅動作用。

(四)強調認知反饋作用。

(五)強調認知方式上的個別差異。

3.認知派激勵論的類型

認知派激勵論可分為內容型激勵論和過程型激勵論兩大類。

內容型激勵論注重的是從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等方面來激勵被管理者,包括需要層次理論,生存、關系、成長理論,雙因素理論等;

過程型激勵論包括期望理論、公平理論、歸因理論等。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