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社會主義經濟效益

百科 > 經濟效益 > 社會主義經濟效益

1.什么是社會主義經濟效益

社會主義經濟效益是指在社會主義經濟活動中,勞動消耗或勞動占用與所取得的符合社會和人民需要的勞動成果的對比關系,即投入和產出的比率。消耗或占用一定數量的勞動,所取得的有用勞動成果越多,或是取得一定數量的有用勞動成果所消耗或占用的勞動越少,經濟效益就越高;反之,經濟效益就越低。在社會主義經濟活動中,通過投入轉換到產出的比較,如果投入小于產出,為正效益;投入等于產出,為零效益;投入大于產出則為負效益。

2.社會主義經濟效益的特征

不同社會形態(tài)下的社會需要是不同的,因而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中對經濟效益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社會主義經濟效益的特征有三個方面:

第一,社會主義經濟效益的高低,首先要以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程度為基本依據。企業(yè)生產的產品必須符合社會需要,在市場上適銷對路,否則花費在產品生產上的勞動,對社會來說就是一種白白的浪費,不能取得任何社會經濟效益。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考察經濟效益的高低,既要考察消耗或占用一定數量的勞動所生產出來的商品的使用價值,又要考察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商品的價值。商品的使用價值數量多,質量好,品種規(guī)格齊全,能較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經濟效益就高。符合社會需要的商品的價值總量大,意味著社會財富的增長,能夠較好地滿足社會需要,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第二,社會主義的經濟效益,要符合節(jié)約社會勞動時間的要求。衡量經濟效益的高低,要從生產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滿足社會需要的有用勞動產品,同生產這些產品的勞動消耗和勞動占用的比較中得到評價。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生產每一單位商品的個別勞動耗費,必須符合決定該種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量。生產單位商品的個別勞動耗費,符合或低于社會必要勞動量,則可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生產單位商品的個別勞動耗費,如果大于社會必要勞動量,這種商品即使能滿足社會某種需要,也不意味取得好的經濟效益。

第三,社會主義經濟效益,要把宏觀經濟效益微觀經濟效益結合起來進行考察,處理好二者的相互關系。宏觀經濟效益是指國民經濟全局的經濟效益,微觀經濟效益是指個別企業(yè)或個別生產單位的經濟效益,二者從根本上說是相統(tǒng)一的,這種統(tǒng)一性表現在微觀經濟效益是宏觀經濟效益的基礎,微觀經濟效益的提高,為宏觀經濟效益的提高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宏觀經濟效益是微觀經濟效益的前提和歸宿,宏觀經濟效益好,則為微觀經濟效益的提高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社會主義宏觀經濟效益和微觀經濟效益之間也會發(fā)生矛盾。企業(yè)如從自身的局部利益出發(fā),片面追求微觀經濟效益,但是卻損害了宏觀經濟效益,則從國民經濟全局來看,并不表明取得了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正確處理宏觀經濟效益和微觀經濟效益的相互關系,要以宏觀經濟效益為出發(fā)點來衡量微觀經濟效益的好壞。企業(yè)在取得較好的微觀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要有利于宏觀經濟效益的提高。當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發(fā)生矛盾時,微觀經濟效益要服從宏觀經濟效益。

3.提高社會主義經濟效益的作用和意義

提高經濟效益就是要用一定量的投入去取得盡可能多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出。提高經濟效益是我國經濟生活中多種矛盾的焦點,也是我國經濟發(fā)展所遇到的諸多困難的癥結所在。只有解決這一問題,我國經濟建設才能實現持續(xù)、快速、健康地發(fā)展。我國經濟發(fā)展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第一,提高經濟效益可以逐步緩解我國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資金嚴重短缺等矛盾。我國已經開發(fā)的資源有限,能源和原材料短缺,特別是我國人口多,按人口平均的資源擁有量在許多方面都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為了緩解我國人口眾多而資源相對不足、資金短缺的矛盾,必須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大力節(jié)約資源和資金的消耗,提高它們的產出率和利用率,使有限的資源和資金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為社會和人民所需要的勞動成果。

第二,提高經濟效益能夠增加供給,緩解供需矛盾,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要依靠社會生產的不斷增長,而社會生產增長的主要途徑是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效益獲得的。提高經濟效益,可以節(jié)約生產單位產品所消耗或占用的勞動量,從而使現有的一定量的社會總勞動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來滿足勞動者的需要。隨著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勞動者用于全部物質資料生產方面的勞動時間得到節(jié)約的情況下,就可以為縮短勞動者的勞動時間,增加其自由支配時間,創(chuàng)造出有利的前提條件,從而有利于促進勞動者體力和智力的全面發(fā)展。

第三,提高經濟效益能夠加速工業(yè)化、現代化的進程,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縮小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在社會現有的勞動總量既定的情況下,提高經濟效益可以節(jié)約生產單位產品的勞動耗費,從而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增加資金積累,加快社會生產發(fā)展的速度。馬克思說:“真正的經濟——節(jié)約——是勞動時間的節(jié)約(生產費用的最低限度——和降到最低限度)。而這種節(jié)約就等于發(fā)展生產力?!?③ 我國要實現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必須以提高經濟效益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速度,才能逐步縮小我國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

4.提高社會主義經濟效益的途徑

在我國,提高經濟效益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第一,提高社會主義經濟決策的科學性,使社會生產符合社會需要。經濟決策包括國民經濟決策企業(yè)經營決策,在經濟建設過程中,要提高經濟決策的科學性,就必須通過科學的經濟預測獲得完備、準確、及時的經濟信息,從而合理地確定生產和建設任務,使社會生產在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符合社會的需要。

第二,使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加強對現有企業(yè)的技術改造。使用先進技術,用效能更高的設備代替效能低的設備,用先進技術代替落后技術,就能節(jié)約活勞動和物化勞動以及自然資源的耗費和占用,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當今世界,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已成為提高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發(fā)達國家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0世紀初只有5-10%,80年代已上升到60-80%。而我國的科學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十多年前僅為19%,目前也只有30%。我國的生產技術水平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這既是我國工業(yè)生產效率低、質量差、耗費多、成本高、經濟效益不好的一個直接原因,又是我國能源和資源不能合理利用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要提高經濟效益,必須盡快地把我國的經濟建立在先進技術基礎上,努力提高生產技術水平。

第三,發(fā)展專業(yè)化協(xié)作。社會主義生產是建立在廣泛的社會分工基礎上的社會化大生產。必然要求按照專業(yè)化協(xié)作和經濟合理的原則把企業(yè)組織起來,逐步實行企業(yè)組織結構的合理化。發(fā)展專業(yè)化協(xié)作,對于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生產技術水平;二是有利干合理利用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三是有利于提高企業(yè)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四是有利干節(jié)約投資,縮短基本建設時間。

第四,合理利用資源。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勞動資源.可以減少產品中的物化勞動耗費和活勞動耗費,或者可以用同樣的自然資源和勞動資源生產出更多的社會產品,二者都意味著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