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

百科 > 財務報表 > 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

1.什么是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

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是反映企業(yè)一定會計期間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增減變動情況的報表。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包括在年度會計報表中,是資產負債表附表,是會計制度改革新增加的。

企業(yè)會計制度規(guī)定,企業(yè)應當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并根據謹慎原則的要求,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fā)生的損失,對可能發(fā)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準備。在資產負債表中,企業(yè)的各項資產是以其賬面價值列示的,即扣除了減值部分。為了全面反映企業(yè)各項資產的減值情況,給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便于深入分析資產減值情況,對企業(yè)的未來發(fā)展前景作出預測,要求企業(yè)編制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

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包括表首、正表兩部分。其中,表首說明報表名稱、編制單位、編制日期、報表編號、貨幣名稱、計量單位等;正表是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的主體,具體說明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的各項內容,包括壞賬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等內容。每個項目中,又分為年初余額、本年增加數、本年轉回數、年末余額四欄,分別列示其年度變化過程或結果。

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各項目應根據“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委托貸款”等科目的記錄分析填列。

2.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的內容及作用

自1999年實施了壞賬損失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四項準備后,2001年財政部又頒布了《企業(yè)會計制度》和《企業(yè)會計準則》及補充規(guī)定,其中新增加了四項資產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由此擴大成了八項資產準備。新制度擴大了計提減值準備的范圍,要求計提八項資產減值準備,并具體列示了這八項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參考性條件。

企業(yè)通過確認資產價值,可將長期積累的不良資產泡沫予以消化,提高資產的質量,使資產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yè)未來獲取經濟利益的能力。同時,通過確認資產減值,還可使企業(yè)減少當期應納稅款,增加自身積累,提高其抵御風險的能力。另外,企業(yè)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中通過確認資產減值,可使利益相關者相信企業(yè)資產已得到優(yōu)化,對企業(yè)盈利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更具信心。我國目前的關于資產減值準備規(guī)定不僅說明了謹慎性原則的重要性,也是為了避免資產的虛增導致企業(yè)利潤的虛增,同時保證企業(yè)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可比性。

當然,運用謹慎性原則并不意味著企業(yè)可以設置秘密準備,否則就屬于濫用謹慎性原則,將視為重大會計差錯處理。通過對可能發(fā)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進行比較充分的考慮,一方面擴大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口徑,同時縮小了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來操縱利潤的空間;另一方面,能真正體現出資產必須具有能夠帶來預期經濟利益的屬性,以提供更加穩(wěn)健的會計信息,并防范風險。

3.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的相關事項

4.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的編制

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


評論  |   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