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
1.吳敬璉簡介
吳敬璉,經濟學家,1930年1月24日生于江蘇南京市。1954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經濟系?,F任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中國聯通獨立董事等職。
2.吳敬璉的主要研究方向
- 理論經濟學
- 比較制度分析
- 中國經濟改革的理論和政策
- 現代公司治理
3.吳敬璉的理論思想
1956-1957年參加全國范圍的體制調查和體制改革研究,他參加了孫冶方主編的《社會主義經濟論》和于光遠主編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寫作。在這一期間,他的理論文章,如與林子力合寫的《全民所有制經濟論》等,特別是為于光遠主編的《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寫的《社會主義的<經濟表>》,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1960年發(fā)表在《經濟研究》上的《社會主義的過渡性》一文,被國外某些學者認為是一篇某種原則上區(qū)別于前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體系的代表作。
從1979年開始,他把研究的重點逐步轉向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經濟發(fā)展的歷史和現實的比較研究方面來。在這種研究的基礎上, 逐步形成了對中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和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的想法。他和其他經濟學家一起, 為在中國開辟比較經濟體制研究這個新的學術領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982年和別人合寫的《關于社會主義經濟的計劃經濟屬性和商品經濟屬性》和《試論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調節(jié)方式》等文章,鮮明地提出社會主義經濟具有商品經濟的屬性。
1984年7月從美國耶魯大學訪問歸來,他在調查研究中發(fā)現某些簡政放權的措施,使得地方封鎖割據現象加重,而企業(yè)并未獲得應有的自主權,于是在中國經濟學文獻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權”和“經濟性分權”是兩種性質根本不同的分權的概念,指出必須避免走行政性分權的道路。
1985年2月發(fā)表了《經濟改革初戰(zhàn)階段的發(fā)展方針和宏觀控制問題》。指出,為了保證經濟改革能夠平穩(wěn)進行,首先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宏觀經濟關系比較協調,市場不太緊張,國家財政,物資后備比較寬裕的良好經濟環(huán)境。此后,他針對現實經濟中的問題,進一步論述了以上觀點,并提出對改革目標和實施步驟作出總體規(guī)劃的時機已經成熟。
1985年11月,他領導一個課題組對“六五”時期的經濟發(fā)展經驗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在以《正確處理經濟建設、體制改革和提高人民生活三者的關系》為題的報告中提出,中國正處在二元經濟迅速向現代經濟轉化的階段。在這個經濟發(fā)展階段,必須始終十分注意經濟效益的持續(xù)提高,十分注意社會資金的積累,恰當地把握農業(yè)人口向非農業(yè)轉移的速度和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
1986年初,他參加了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研討小組的工作。他有機會將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統(tǒng)整理。這一時期,他寫的《關于改革戰(zhàn)略選擇的若干思考》和《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發(fā)展和改革的經驗總結》等文章,在國內外引起了極大關注和高度評價。
4.吳敬璉的主要論文和專著
- 《經濟改革問題探索》——中國展望出版社1987年版。蘇聯科學院出版社1990年經濟版
- 《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與周小川、樓繼偉合作)中國展望出版社1988年
- 《中國經濟的動態(tài)分析和對策研究》(與胡季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南韓一朝閣1989年韓文版
- 《吳敬璉選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 《通向市場經濟之路》——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2年日本The SIMUL PRESS,INE . 1995年日本版
- 《市場經濟的培育和運作》——中國發(fā)展出版社1993年
- 《中國:高成長經濟之挑戰(zhàn)》——日本經濟新聞社1993年與林實共同編著,中國計劃出版社中文版1995年
- 《現代公司與企業(yè)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 《建設市場經濟的總體構想與方案設計》(合著)——中央編譯出版1996年
- 《國有經濟的戰(zhàn)略性改組》(合著)——中國發(fā)展出版社1998年
- 《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戰(zhàn)略與實施》——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
- 《國企改革攻堅15題》(合著)——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
- 《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版
- 《轉軌中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